2月13日下午,濟寧市召開全市宣傳文化工作暨第一屆文明家庭表彰大會,。
會議傳達了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和第一屆全省文明家庭表彰大會精神,。會議指出,近年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加強家庭文明建設,,在提高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會議要求,,全市廣大家庭要以先進為榜樣,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參與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為促進家庭和睦、親人相親相愛,、下一代健康成長,、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使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推動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各級要充分認識深化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切實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各級文明委要把家庭文明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guī)劃,,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工作一起部署推進,,強化公共政策的價值導向。要發(fā)揮黨員,、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典型群體的示范作用,,將家風建設作為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考核評價的重要標準,注重弘揚孝老愛親等傳統(tǒng)美德,,引導公眾人物家庭,、明星家庭增強社會責任,發(fā)揮好“名人效應”,。要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新聞網站,,大力宣傳文明家庭的先進事跡,展示文明家庭風采,,講述文明家庭故事,,激發(fā)廣大家庭參與熱情,推動興起文明家庭創(chuàng)建的熱潮,,在全社會營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濃厚氛圍
會上,,對王合英家庭等100戶家庭授予了“市級文明家庭”榮譽稱號,。在這100戶文明家庭中,既有學習氛圍濃厚的書香世家,,也有用愛為女兒撐起生命晴空的愛心之家,。其中,王合英家庭是一個溫馨,、互敬互愛的三口之家,。在處理家庭的事情上,王合英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
王紅云家庭是一個“真誠待人,、尊老愛幼,,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家庭,。王紅云說:“和睦的家庭就是:不管你是收入多還是收入少,,不管你是學歷高還是學歷低,只要相濡以沫,、風雨同行,,就是幸福的。”
一個個溫暖有愛的小家庭,,就是我們社會好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他們在向全社會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今后,,全市家庭將以先進為榜樣,,參與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促進家庭和睦,、親人相親相愛,、下一代健康成長、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營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濃厚氛圍。
惠亞梅家庭:書香縈繞家庭,,其樂無窮今年40歲的惠亞梅是兗礦國宏化工的一名職工,。惠亞梅說,,她的家庭是一個有十幾口家人的大家庭,,也是一個書香氛圍濃厚的家庭。“我們家中的書特別多,,幾乎家中的每個角落都放著書,。”惠亞梅說,在她的家庭里,,讀書已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一家人在讀書中收獲了閱讀的快樂,,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也更加幸福美滿。“之所以一家人都愛讀書,,這與父輩們對文學的熱愛是分不開的,,我父親和婆婆都是愛讀書的人。而且,,老人對書的熱愛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孫兒們,。”惠亞梅告訴記者,由于長期生活在書香氣息濃厚的家庭里,,今年上初一的兒子早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惠亞梅一家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的深刻含義,。“我婆婆是我們家的‘大總管’,,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愛讀書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人生,我們都很敬重她,。”惠亞梅坦言,,雖然婆婆已經80多歲了,但是仍每天都堅持早上5時起床,。而且婆婆的業(yè)余生活很豐富,,每天讀書、畫畫、練字,,過得充實而有意義,。“而且,每逢家庭聚會,,婆婆都會作典型性發(fā)言,,她會總結一家人在過去日子的得與失,也會分享她對生活的熱愛,。”惠亞梅說,,她們一家人從婆婆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一大家子人都互助,、友愛,從沒有發(fā)生過矛盾,。“家中的晚輩要孝順長輩,,家人之間要學會互助互愛,并懂得感恩,。”說起對文明家庭的理解,,惠亞梅說,其實一家人相處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家人之間要坦誠相待,,和睦相處,相親相愛,。而且,,惠亞梅還分享道,與別的家庭不同的是,,她們這個大家庭是一個書香家庭,,書香沁人心脾,其樂無窮,。一本好書,,小則使人獲得知識、懂得道理,,大則可以激發(fā)人的志向,,改變人的一生。
王靜家庭:用愛為女兒撐起生命晴空今年47歲的王靜是兗礦集團鮑店煤礦后勤服務中心幼兒園教師,。2002年12月,,7歲的女兒突然腦部大出血。在集團公司總醫(yī)院搶救過程中,,王靜接連收到了三張病危通知書,。當天晚上8時許,醫(yī)生給女兒做了腦部開顱手術。手術后,,王靜壓制著自己悲痛的情緒,,堅持每天和昏迷不醒的女兒進行交流,每天睡不到1個小時,。
手術后的第26天,,女兒慢慢睜開了眼睛。醫(yī)生告訴王靜,,這個時候一定要努力讓孩子說話,,錯過這個機會,以后就再也說不出話了,。為刺激女兒張口說話,,王靜采取“逼迫”的狠心方式,一遍遍威脅女兒如果不喊“媽媽”,,就再也不要她了……三天后,,女兒終于艱難地喊出了一聲“媽媽”。醫(yī)生說,,孩子雖然幸運地活了下來,,但今后可能站不起來了。王靜不相信這個斷言,,一出院就背著女兒奔向北京為女兒進行康復治療,。康復訓練的過程十分艱辛,,白天女兒在康復中心鍛煉的時候,,王靜在一旁跟著老師學動作。晚上回到旅館,,王靜就輔導女兒繼續(xù)做康復訓練,,睡前還讓女兒穿上沉重的矯正鞋爬上23層樓。王靜還為女兒自訂了一套“魔鬼訓練”計劃,,每天早上不到五時起床鍛煉,,每天必須繞小區(qū)廣場走10圈,每天要練習腳踏車半小時……三年后,,女兒不僅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練會了獨立走路。為了讓女兒徹底融入社會,,和更多的人交流,,2014年7月1日,王靜在自己所住的家屬區(qū)車庫里,,創(chuàng)辦了專門為學齡前兒童提供蒙特梭利教育的“雪兒工作室”,。“女兒生病的時候,,有太多的好心人幫助我們。別人有困難,,我們也一定會全力幫助,。”2008年,女兒為汶川大地震捐出了自己積攢的200元零花錢,。2013年5月13日,,王靜在小區(qū)門口,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口吐白沫,、昏迷不醒,,立即返回家中,拿出一千元現金,,喊著另一位鄰居開車把老人送到醫(yī)院,,因搶救及時,老人脫離了生命危險,。為了讓更多的腦癱患兒家庭得到有效治療,,王靜建立了腦癱患兒QQ群,,義務為腦癱患兒家庭提供康復信息交流,,并把自己十幾年來整理的資料和親身經歷都放到群上,幫助患者家庭和腦癱兒恢復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