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棗莊市臺兒莊區(qū)運河街道緊緊圍繞“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目標,整合隊伍力量,,用好用活陣地,,統(tǒng)籌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普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移風易俗,,豐富活躍文化生活,,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擴大實踐陣地,提高覆蓋面,。按照有標識,、有組織、有陣地,、有制度,、有隊伍、有活動的“六有”要求,,對1個實踐所和13個實踐站再整合,、再開發(fā)、再提效,,融合道德講堂,、農家書屋、家長學校等陣地資源,,著力打造了理論宣講,、文化活動、科普宣傳,、市民教育等特色服務平臺6個,。同時,與紅新驛站有機結合,,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雷鋒小屋”2處,,實現“一個陣地,多種功能,,共享使用”,。
二是壯大實踐隊伍,提高參與率,。 以志愿者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體力量,,選聘新時代文明實踐專員15名,先后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服務隊,、美德健康志愿服務隊、愛心幫扶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文體志愿服務隊等49支,著力解決了“有人服務”的問題,。積極吸納“草根”能人,、“五老”人員等,成立理論政策宣講、文化體育服務,、法律知識普及等專業(yè)隊伍10余支,,通過精神文明聯(lián)創(chuàng)、服務難題聯(lián)解,、文體活動聯(lián)誼,、困難對象聯(lián)幫等聯(lián)建活動,構架起“居民吹哨,,志愿者報到”的服務機制,。截至目前,全街共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700余人,,開展“五為”等志愿服務100余次,,解決精神文明建設難題30余件,群眾性難題20余件,,累計參與志愿服務人員1800余人次,。
三是豐富實踐活動,提高滿意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平臺,,推行志愿服務“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獎單”運行流程,通過留言,、居民議事會,、業(yè)主微信群等形式,廣泛收集居民服務需求,,有針對性地舉辦了親子教育、應急知識救護,、法律,、心理健康等專業(yè)知識培訓30余場次,做到供需精準,、供給有效,,為群眾提供高質量、受歡迎的文明實踐服務,。注重服務資源整合,,依托“悠鎧兒童服務基地”,充分調動公益鏈接資源,,通過“四點半”課堂,、愛心捐助、主題黨日等活動拓展服務內容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務水平,。以特色活動為突破口,組織開展了“鄰里一家親”“暖心服務”“紅加綠志愿同行”等富有社區(qū)特色的各類主題活動,逐步推廣“一社一品”文明實踐品牌,;并以“我們的節(jié)日”為主題,,組織開展“元宵喜樂會”“悅享中秋”等特色文化活動10余場次。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活動,,與街道中心工作緊密融合,,通過“重點工作+志愿服務”方式,開展禁毒排查,、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鄉(xiāng)風文明、矛盾糾紛調處等志愿服務活動,,實現文明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
四是強化示范帶動,提高影響力,。大力開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山東好人”等評選活動,,以點帶面弘揚家庭美德、傳承優(yōu)良家風,,引領帶動身邊居民在家庭建設中向上向善,,積極引導轄區(qū)居民學典型、當模范,。今年以來,,先后評選“山東好人”2名,“文明實踐家庭”10家,。同時,,大力推行志愿服務積分兌換機制,通過志愿服務獲取積分,,兌換兌換相應的物品,,以積分兌換為“助推器”,鼓勵更多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激發(fā)文明內生動力,,在全街帶動形成向善向好的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