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7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落實網(wǎng)絡餐飲平臺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對保障外賣送餐員正當權益提出全方位要求,。其中要求,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shù)量,、準時率、在線率等考核要素,,適當放寬配送時限,。(見7月27日《北京青年報》)
幾天前,多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維護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平臺企業(yè)對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權益保障應承擔相應責任,。而上述意見的出臺又針對網(wǎng)絡餐飲平臺提出多種要求,可謂為外賣送餐員量身制定了權益保護“鎧甲”,。其中禁用“最嚴算法”,、提出“算法取中”等內容,更切中了當下痛點,,有望更好地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
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外賣用戶規(guī)模已接近5億人,,外賣市場總體規(guī)模達到8000多億元,外賣送餐員有上千萬之多,。平臺對外賣送餐員的考核管理主要依據(jù)算法規(guī)則,,比如對配送時限等做出明確要求。外賣送餐員只有多送,、快送,,拿到的配送費才越多,才能不被罰款,。
此前,,有人形容外賣送餐員被“困在系統(tǒng)里”,其實就是“困在算法里”,。由于平臺采取的“最嚴算法”,,外賣送餐員疲于奔命,有時難免冒著安全風險,、違法風險上路,。不久前,北京某處長體驗送外賣,,12小時僅賺41元,,感慨算法技術對外賣送餐員影響嚴重。
為了準時送達,、避免被罰款,,一些外賣送餐員采取逆行、斜穿馬路,、闖紅燈等冒險甚至違法行為,,結果有的在交通事故中受傷甚至死亡,,有的被罰款,這些事故也對公共安全,、交通秩序構成了不小的威脅,。這些都說明算法有不夠合理和人性化的地方。
眼下,,在輿論等壓力下,,一些外賣平臺對其算法進行了一定優(yōu)化,比如放寬配送時限等,,但能否帶來真正的改變,,還有待觀察。
此次出臺上述意見明確提出禁用“最嚴算法”,,既是對平臺利己算法的糾偏,,也是對外賣送餐員權益的保護。當平臺改用“算法取中”等方式確定考核要素,,一則,,外賣送餐員不用再通過接近極端的勞動時長和勞動量增加收入;二則,,不用再通過冒險,、違法行為趕時間,安全更有保障,。此外,,城市交通事故也有望隨之減少。
當然,,怎樣界定“算法取中”,,如何促使平臺采用這種算法,還需要更具體,、細化的標準和措施,。從理論上來說,“算法取中”既要考慮平臺利益,、用戶利益,,也要考慮外賣送餐員的權益,使算法更趨公平公正,?!叭≈小闭f來容易,真正做起來,,讓各方都滿意,,并不容易。
幫外賣送餐員擺脫算法的束縛,除了完善算法規(guī)則,,還應確保外賣送餐員的意見建議或者工會組織的意見建議充分體現(xiàn)在“算法取中”里,通過專家評估,、行業(yè)指導,、監(jiān)督檢查等方式倒逼平臺算法合理化。另外,,現(xiàn)有勞動法律法規(guī)缺少對算法等新技術,、新手段侵害勞動者權益進行約束的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如此,,算法才能更有章法。(馮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