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說,,“‘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 ??習近平總書記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高度重視,,對上好思政課提出了極具方向性,、針對性、實效性的要求,。全國高校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搭建大資源平臺,推出一批優(yōu)質(zhì)實踐教學資源,,做優(yōu)一批品牌示范活動,,全方位形成多元協(xié)調(diào)育人環(huán)境,,讓“大思政課”在學校教育中茁壯成長。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f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充分調(diào)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為推動高?!按笏颊n”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以來,,思政課在黨中央治國理政戰(zhàn)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思政課建設、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課程思政全面推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探索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按笏颊n”的實踐,,對于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有利于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以學生為中心深化立德樹人工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課”,,需要改革以教師為中心的舊的教學理念,,打破課堂教學“滿堂灌”的傳統(tǒng)模式,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引導方式,,更加注重知行合一,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紅色文化,,加深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認知理解,,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效果,。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課”,,需要打造一支精干的高素質(zhì)教師隊伍,。教師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設計者和直接組織者,要培養(yǎng)真正的紅色經(jīng)典閱讀者和傳播者,,必須提高教師的紅色文化閱讀能力,,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提升其自身紅色文化知識素養(yǎng),。高校要組織高質(zhì)量的紅色文化理論培訓和實踐研修,,多維度增加知識容量,圍繞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群體,,打造一支紅色文化素養(yǎng)高,、教學能力強的精干教師隊伍,。 ??紅色文化融入高?!按笏颊n”,要提升紅色文化實踐教育的實效性,。紅色文化教育是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方式,。要加強學校對紅色教育基地的建設,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優(yōu)質(zhì)平臺,,如何將其充分利用并轉(zhuǎn)化為教學的實際效果,,離不開高校對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通過依托校內(nèi)外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讓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密切大學生與社區(qū)、農(nóng)村,、企業(yè),、部隊、社會機構等的聯(lián)系,,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提升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紅色文化融入高?!按笏颊n”,,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思政課上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鮮活的素材,,為大學生提供了學習,、傳承,、傳播紅色文化的實踐平臺。推動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各門思政課教學,,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利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引導學生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參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整理和研究,;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指導學生制作紅色文化微課,、微視頻等,提升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張皎) (http://www.news.cn/comments/20230512/5a109c5857474d20bd67db807068d7e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