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各地都出臺了各種減租政策,,但因政策對私人業(yè)主缺乏激勵,、租用雙方自愿協(xié)商難以干預等原因,,一些個體戶和企業(yè)仍然面臨租金壓力,。(見5月7日《半月談》)
新冠疫情給商戶帶來諸多壓力,。為減輕商戶房租壓力,,各地都出臺了減租政策,。以北京為例,2月份出臺的16條措施中就包括減免中小微企業(yè)房租,;近日又出臺措施,,延長減免期限,擴大減租范圍,。
但從《半月談》記者的調(diào)研情況來看,,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為商戶及時減租。比如有地方給租戶的通知是減免兩個月房租,,但僅限于告知,,尚未落實。再如,,有地方優(yōu)惠政策難以激勵個人房東,,減租主要看“個人覺悟”,商戶很難從中受益,。
按說,,各地減租政策應該成為及時雨,在商戶最困難的時候及時潤澤,,支持商戶走過最難熬的日子,。
但從實際看,減租不盡如人意,。
首先,,政策本身不完善。有的地方只通過補貼國有“房東”來減租,,對個人房東缺乏激勵,。有的地方只為中小微企業(yè)減租,忽略了個體小商戶,。有的地方減免幅度小,,意義不大。
其次,,政策落實不到位,。有的地方存在只打雷不下雨的情況,不能及時為商戶解渴,。有的地方讓基層干部當說客,,一邊勸解房東,一邊爭取租戶理解,,缺乏有效實招,,利益難以協(xié)調(diào)。
其三,,減租效果缺評估,。一些地方減租政策之所以與商戶期待有差距,,原因之一是對減租效果缺乏評估和考核。作為一項惠商政策,,不能只是應景,還要看實際效果,,看商戶反應,。
北京無論是完善減租政策還是減租效果,都有示范價值,。完善減租政策使得小店也能享受減租福利,。看效果,,36家市管企業(yè)減免房租約9.8億元,,區(qū)管企業(yè)減免房租約7.2億元,各類載體減免房租約13.8億元,。
要想讓減租政策變成及時雨解商戶之渴,,完善政策是基礎。其中,,重點應該從減租對象,、減租方式、減租效果,、評估考核等方面入手,。減租對象應該將個體商戶、個人租戶也包括在內(nèi),,爭取實現(xiàn)全面減租,、減負。
減租方式上應靈活操作,。對于國有“房東”,,既可以通過減稅也可以通過補貼,以達到減租目的,。對于個人房東,,應該實行先減租再補貼,調(diào)動積極性,。如果個人房東缺乏減租積極性,,不妨直接補貼商戶,等于減租,。
同時,,各地應該委托專業(yè)機構(gòu)對減租效果進行評估,以此作為完善政策的決策依據(jù),。從公眾的角度來說,,不僅關(guān)注政策更關(guān)注效果,,只有達到預期效果,減租政策中的減稅,、補貼才算用在刀刃上,。
我們要看到,無論是大商戶還是小店鋪,,房租支出都是商家的主要成本之一,。商戶能否挺過去,既取決于能否降低成本,,又取決于能否恢復正常經(jīng)營,。因此,無論減租還是刺激消費,,都應及時出招,。
減租政策變成及時雨,有助于城市盡快恢復活力,、經(jīng)濟回歸正常,;能解商戶之憂,方便市民生活,。